來自SeafoodNews 3月29日消息,2018年,中國人均三文魚消費量僅為40克,遠低于韓國和日本。隨著中國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長,以及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消費者對這種健康食品的偏愛,三文魚消費已逐步成為中國消費者的熱選食品。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三文魚進口量減少至40600噸,2021年進口量較2020年反彈31.23%,達到53300噸,進口額增長79.71%至5.86億美元。2019年中國三文魚的進口量為74200噸,2016-2019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31%。
在所有海外供應商中,挪威是最大的供應國,2021年對華出口增長了45.06%,至25100噸,占中國總進口的46.99%。上海是三文魚最大消費地區,2021年的進口量28500噸,其次是廣東,進口量12700噸,隨后是浙江和北京,進口量分別是5500噸和4700噸。
除進口外,中國也開始養殖三文魚,“深藍一號”就是很好的例子,該項目價值人民幣1.15億元,預計三文魚產量將達到30萬尾,約1500噸以上,年產值超過1億元。
2018年,由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出資,中國海洋大學與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設計,武船重工建造的全世界最大的全潛式智能網箱--“深藍一號”啟用,用于黃海冷水團三文魚養殖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