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可發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提案收悉,經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出臺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政策文件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出臺多個文件推進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強化屬地管理責任、落實監管任務、提高監管能力。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都對新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作出了部署。
我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一是制定建設規劃。編制《“十三五”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能力建設規劃》和《全國農業執法監管能力建設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十三五”期間監管能力建設的目標、方向和措施。二是健全人才隊伍。出臺了《農業部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與管理的意見》,指導各地全面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檢測人員培訓、考核、執證上崗制度,推進農產品食品檢驗員職業資格制度建設。在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計劃中,專門開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教育培訓。三是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印發《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制定了相關配套制度及技術標準,實施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等“四掛鉤”機制。2017年7月,建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并上線試運行。截至2019年4月底,全國共有10417家生產經營主體、2129家監管機構、625家檢測機構、661家執法機構注冊使用國家追溯平臺,上傳數據5.3萬條。四是建立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機制。2014年11月,我部與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農質發﹝2014﹞14號),明確兩部門關于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職責分工,并就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銜接初步建立合作意向。2015年7月,兩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畜禽屠宰檢驗檢疫和畜禽產品進入市場或者生產加工企業后監管工作的意見》(農醫發﹝2015﹞18號),進一步明確畜禽產品準出準入管理具體要求。2017年11月,我部制定了《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辦法(試行)》,在六個省開展試點。2019年4月,我部在浙江召開全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點工作現場會,進一步加快建立以食用農產品質量合格為核心內容的產地準出管理和市場準入管理銜接機制。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一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規劃。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溝通協調,調整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規劃,爭取規劃任務早日落地。二是強化機構隊伍建設。出臺鄉鎮監管服務機構建設標準,推動各地按照標準加大建設力度。加強鄉鎮監管機構條件建設和人才培養,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和技術練兵。加強檢驗檢測機構人員培訓,提高檢驗檢測人員能力水平。三是推廣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及配套制度標準,加快推進國家追溯平臺與省級追溯平臺對接。加強與市場監管、商務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推動跨部門追溯平臺對接,實現農產品生產經營全程追溯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四是推進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我部將繼續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健全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在全國范圍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二、關于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近年來,我部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工作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各方面意見,結合新的政府職能調整和機構改革需要,擬定了修訂草案。2018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改)》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類立法規劃。我部成立分管部領導為組長的修法領導小組,加快推動相關工作,征求了相關部門意見,并于今年6月份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對部門職責規定不明確、處罰力度不大、違法成本低以及與《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缺乏銜接等問題,在修訂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建立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突出強調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對違法生產經營者實行嚴厲的處罰。細化并落實地方政府及部門的屬地管理責任,實行最嚴格的監管,對失職瀆職的部門和人員實行最嚴肅的問責。二是突出源頭治理、風險防范。突出強調農產品生產的源頭管控,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科學防范風險隱患。強化農產品產地安全監測與環境保護,規范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三是建立全過程監管法律制度。按照全程監管的思路,對農產品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農產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等各環節做出規定。四是與其他法律法規緊密銜接。在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質量追溯、標準制修訂、信息發布等方面,與《食品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緊密銜接,避免監管空白。五是堅持綠色優質發展導向??茖W指導農藥化肥減量使用技術,強化農產品品質標準制定,鼓勵生產優質農產品,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綠色化、規?;?、品牌化生產,提升農業質量和效益。
下一步,我部將加強與司法部等部委的溝通協調,深入開展實地調研,積極推動相關工作,力爭早日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
三、關于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普及和宣傳推廣力度
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良好氛圍,我部堅持正面引導,積極發揮媒體和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優質安全農產品宣傳推介力度,增強消費信心。一是加強科普解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開設“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公眾號和“農安天地”科普訂閱號并正式運行,截至2018年底,累計推送文章一百余篇,閱讀量超過三十萬。組織開展優秀科普作品征集和展播活動,引導鼓勵科研教學機構廣泛開展科普解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二是開展輿情監測,及時阻斷謠言傳播。我部與主流媒體等機構合作,建立聯合辟謠機制,對各類謠言或不實信息,依托專家隊伍及時發聲辟謠,會同有關部門對造謠傳謠行為進行綜合治理。三是強化宣傳引導,提升公眾安全意識。在官方網站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頻道,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農業農村部主題日”“質量興農萬里行”等活動,傳播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知識,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進基地、進社區、進校園。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強化科普宣傳,樹立公眾消費信心。一是推進科普研究,組織編制科普叢書。出版《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熱點科學解讀》等專業書籍,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優秀科普作品征集評選活動,通過網絡、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展播,擴大科普覆蓋面。二是健全辟謠工作體系,做好謠言治理工作。進一步發揮“中國食品辟謠聯盟”作用,建立縱向聯絡、橫向傳播的聯合辟謠機制。完善謠言舉報機制,構建辟謠綠色通道,依法嚴懲惡意造謠傳謠者,提高謠言治理的威懾力,積極營造風清氣正、安心放心的輿論環境。三是創新宣傳手段,開展公益科普。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組和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撰寫科普文章,以視頻、動畫、短片等生動鮮活的方式,宣傳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消費知識。
四、關于統籌每年對各?。▍^、市)政府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考核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的通知》(國辦發﹝2016﹞65號),自2016年起,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受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委托,會同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開展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我部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提出考評指標,共同開展考評工作。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對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職責、考核監督、獎懲等作出了明確規定。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開展以來,有力督促了地方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推動了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落實,解決了食品安全領域重點難點問題,提高了地方食品安全工作整體水平。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目前市場監管總局已統籌開展食品安全和質量安全工作考核。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把食品安全和質量安全考核一次完成,避免重復考核,減輕地方負擔。我部也將積極配合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開展食品安全考核中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相關工作,不斷完善食品安全評議考核體系,堅持結果導向、問題導向,確保更好推動各地食品安全工作。
衷心感謝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心,希望今后繼續對我部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19年7月17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010—59191504 |